關於靈感//
回想幾乎所有公開講課、訪談或各種詢問當中都會被問到「靈感從何而來?」「沒有靈感怎麼辦?」 這類的問題,j我想其他藝術家插畫家、設計師等應該常常被問到,又,可能每年都會再被問一次。
在每一次回答中,我不確定問者滿不滿意,因為真的無法給出一個絕對的答案。 同時,也跟一樣是插畫家的朋友討論過這個議題,但最後還是認為,靈感真的並不是這麼單純且絕對的來自於「這個」或「那個」。
首先,「靈感」本身就是個很廣泛的思考模式,大概就像宇宙般浩瀚,充滿各種各式的漂浮和流動,也會在一瞬間就閃過、消失。你可以喜歡很多不同領域的事物、被很多東西觸動有感而發,或者,利用討厭,想諷刺某些事情等等成為創作的「啟發」和「靈感」—其實這就是創作者的感想。
於是更大方向的說法我自己會把靈感分會「Content 」跟「Aesthetic」兩個部分。「Content」我認為比較屬於議題、故事、主軸想法等等的表現靈感,例如:動物主題、社會議題、女性創作、時尚等等。而「Aesthetic」是比較屬於表現手法,像是構圖、人物長相、配色、物件服裝是復古的是前衛的等等。而這兩者會因為前者而牽動後者或是後者的比例多過前者互相影響,例如:我畫的「Content」用抽象構圖表現會更有效果, 或是我很單純想畫動物和氛圍並沒有特別要表達什麼議題所以構圖配色動物長相會更講究。對我來說一幅創作的靈感也許來自各種天差地遠的組合,所以要回答是什麼就有點難~
這兩部分的靈感又可以分的很細,並且需要花時間去搜集、觀察、整理、過濾和消化(像我sketchbook 裡面更多是寫靈感、關鍵字筆記和分析)。就像一個插畫家朋友所說的,她的畫風就像她的生活,她在平日選物和表現個人特質都活在她的靈感和美感當中,畫出的東西也會因此有她強烈的個人風格,同樣他的個人風格更反映出他的創作。而,做為創作者非常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及了解自己各種的選擇,可以靠平時生活當中的喜好作為訓練。靈感是需要自己經營的!更了解自己,「靈感」自然而然就會浮現了。